自行車遊程推薦~八里人文之旅

八里的舊名是「八里坌」,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八里坌正式有漢人開墾是在西元1709(康熙48)年泉州人陳賴章的開墾,一直到1788(乾隆53)年,八里坌正式開港與大陸通商的關係,才開始有大量的漢人到八里坌來開墾。當時開港的渡口就是現在的八里渡船頭,所以八里渡船頭在早期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因為來到北部台灣開墾的大陸先民幾乎都是從這裡上岸。因此八里與彰化鹿港、台南鹿耳門港曾是清代三大官港。鹿耳門與同安、廈門對渡;鹿港與泉州、蚶江對渡;八里坌則與福州五虎門對渡,可說是北台灣的門戶。

八里和台灣其他鄉鎮一樣,有許多當時台灣先民來台開墾時所建立的廟宇,因為渡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所以先民們都會請媽祖或是家鄉的王爺神像隨行保佑,安抵台灣之後便立廟奉祀,像八里的西龍巖寺(主祀觀音菩薩)、南嶽宮(主祀趙孟鈷)、安福宮(主祀李廣)等都屬於這類的村廟。除了有各村落的村廟,更有全八里坌的共同信仰中心-「開台天后宮」。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震動全台,清廷援台的大軍,兵分三路,就是分別從八里坌、鹿港及鹿耳門港登陸。林爽文事件紛擾三年,台灣中南部兵禍尤烈,於是許多移民改經八里坌港登陸台灣,更促進了北台灣的繁榮。八里坌港的地位亦愈為重要。
乾隆時代,正是八里坌港輝煌的歲月。嘉慶以後,八里坌港逐漸淤塞,對岸的滬尾(淡水)港興起,終於取代了八里坌港。十九世紀晚期,淡水躍居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港,八里坌則逐漸寂寥,最後只成了淡水河的一個內河渡船頭而己。八里坌的輝煌往事,也漸漸被人遺忘。

大眾爺廟

由於八里渡船頭自古是大陸先民來北台灣開墾的落腳地之一,台灣海峽當時又稱為「黑水溝」,海相不定,困難重重,加上環境適應等問題,讓不少先民無親無故客死異鄉,於是渡船頭一帶不少善心人士就將這些「孤魂忠骸」收殮同穴,後來相傳這些「孤魂忠骸」非常靈驗,於是被熱心鄉紳建成廟宇,供人參拜祈福,而漸漸成為渡船頭地方信仰中心。

「大眾爺廟」自1796(嘉慶元)年四月六日建廟以來,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曆史。其間經過幾次修建,一直到現在的廟貌,並沒有多大的改變。但是因為建築物部分遭受白蟻及植物嚴重侵毀,於是廟方管理委員會決定在2006年6月沿古重建。

大眾爺廟與開台天后宮都是八里坌在開港時代的見證,也是全鄉的信仰中心,在八里坌人的心目中,大眾爺廟更是最靈驗的廟宇,更勝媽祖廟一籌。與八里坌其他地方的萬善堂、有應公不同,此間大眾爺已經從孤魂野鬼升格為神明,並掌管庄內有關陰司的大小事,小自小兒青驚,大至萬善堂的搬遷整建,都需由大眾爺出面作主與陰魂溝通,才能平安順遂。每年農曆5月1日大眾爺聖誕時,還會率領七爺八爺及三十六官將,至全鄉3角頭進行「暗訪」,將妖魔鬼怪驅逐出境,確保地方平安,活動從ㄧ大早到深夜,幾乎是全八里人都會出來看熱鬧。

開台天后宮

由於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起,八里港口被清廷指定為台灣地區與大陸福州五虎門對渡的合法移墾港口之一,使得移居於此的漢人大增,因此八里坌成為北台灣軍事與行政重鎮,媽祖信仰是遷居、經商往返台海之間的先民心靈所託,因此八里一帶地方鄉紳耆宿,遂倡議建廟奉祀媽袓,經民眾和文武兩口官吏熱烈鄉應捐資興廟,於乾隆25年(1760年)創建此此廟。是北台灣第ㄧ座媽祖廟,只比台南大天后宮晚建立。與大眾爺廟及西龍巖寺並列八里的三大古蹟寺廟。

八里開台天后宮今日仍是八里地區最代表性的媽袓廟,每年除了3月23日媽袓生,10月15日也有大拜拜,和八里大眾爺廟一文一武形成八里地區的信仰中心。

西龍巖

西雲寺建於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歷史超過二百五十年。
西雲寺,廟身簡樸,單殿式帶左右護龍的三合院格局,與大溪齋明寺相似。左右廂房外牆則採斗砌磚牆,大塊的紅磚,在陽光下顯得醒目,散發著古雅的魅力。拾階而上,來到入口,左側有三座古碑及文物解說牌,簡介這座古寺的各期整修及遷移的歷史。因為台灣的廟宇,約每隔四、五十年進行整修一次。所以寺內石碑記載西雲寺分別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咸豐二年(1852年)、光緒九年(1883年)歷經大修,之後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又做了依次大修,最近ㄧ次的整修為在被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後,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間所完成的修護工程。1991(民國80)年西龍巖寺廟方集資鳩工,在舊廟西側新建一座2層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廟,並整理附近環境,寬廣的廟庭則作為村民休閒場所。而舊廟也沒有完全拆除,拜亭與正殿仍然保留著。

廖添丁廟~漢子抗日 廖添丁傳奇

廖添丁原是台中清水鎮秀水庄人,出生於1883年,幼時幫人放牛,及長,據傳學得拳腳工夫,此後浪跡江湖,從事抗日活動,而且還行俠仗義劫富濟貧,儼然台灣的「羅賓漢」。但在日人眼中卻是盜賊與刑犯,最後,為逃避日警追緝,躲藏逾現今八里地區。

1909年他在因為躲避日本警方追捕,藏匿於八里楊姓友人住家附近的山洞內,前ㄧ晚因為與友人相談至清晨才睡,警方已經獲得消息而圍捕過來,因此楊姓友人或怕牽連太多無辜之人,或想得到賞金,因此自已將廖添丁以鐵鍬殺害。但據說死後「英靈激盪」找上當時偵辦他的巡查松本建之,對他的妻女作祟,後來松聽鄉人之勸,替廖建碑並自稱義子才免其「祟虐」。

此後其事蹟常為人所傳而神化,民眾常來膜拜,因而被總督府所禁,松本之碑也被人棄置,但傳說反更盛行。1912年台北劇院「朝日座」編演了「廖添丁」的改銀劇,廖的故事開始轟動。不久也為此被日人所禁,但廖添丁已成八里民間信仰。
戰後,原本是小廟的添丁廟由於電影的拍攝和媒體的報導,八里地方人士才開始擴充規模,也以重修關帝廟為由,取名「漢民祠」配祀廖添丁。

開山凌雲寺

凌雲寺現址位於五股鄉觀音村凌雲路三段五十七號,前身名為「凌雲古剎」,由謝建賢創建於清乾隆四年(西元1739年),主祀南海觀音佛祖,俗稱內岩(巖),是五股鄉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但因期間遭受倒壞、焚毀等的命運,目前所看到的凌雲寺主殿是在民國16年(西元1927年)籌資改建,前後總共花六年時間改建完成,於1933年落成啟用,距現在約七十年。後又於宣統元年在距凌雲寺後方三百多步處另建一「凌雲禪寺」,地坪數有九千坪餘,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凌雲寺建築古樸,全殿都是由觀音山石建造而成,紅磚和總統府的紅磚是同級,建築木材、大樑皆由福建運來。建築格式左側護龍前馬背為火形、後馬背為水形,前後不對稱;而己巳年(民國78年)新建的右側護龍,其前後馬背則皆為火形;山牆窗花設計獨特,建築材料、型態是一般寺廟所少見,具歷史保存價值。   民國78年(西元1989年)起,於原寺後方增建廟堂,牆壁皆由石刻作品組合而成,內容包含宗教、歷史故事等,全由鄉人捐置,全殿器宇非凡、富麗堂皇。

凌雲禪寺~悠靜古寺 古木參天

這座坐倚觀音山腰間的「凌雲禪寺」,為一橫跨台北縣八里鄉與五股鄉之古寺,於民國前2年(1910年)所創建,日據時代曾被列為台灣八景,更是台灣四大佛教勝地之一。寺裡主要以供奉千手觀世音菩薩為主,是全台最大的室內供佛,高達10公尺之高。由於寺後方的火山地形景觀,如大鵬展翅,再加上老樹參天,石雕林立,甚有古意,因此在20幾年前還曾是武俠電影熱門的拍攝地點(倩女幽魂續集)。這裡同時也是攀登觀音山硬漢嶺必經之處,假日還設有素食自助餐食供遊客、或「硬漢們」補充體力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