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海岸-八仙大唐溫泉

訂閱電子報

週邊景點

週邊景點

觀音山硬漢嶺~能走就要試!

觀音山主峰今稱硬漢嶺」,登嶺走道全長約800餘公尺,石階共約840階,因民國50年憲兵學校300名學員(當年憲兵訓練中心在泰山)在此開闢了一條直達山頂的步道。山頂豎有紀念碑,名「硬漢嶺」,前有山門一座,門兩旁刻「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以及「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硬漢嶺之名即因此而來。

天氣好時,西邊的台北港、北邊的淡水河口、東邊的關渡平原與台北盆地清處可見;氣候微陰時,嶺上霧氣繚繞,靈氣逼人,常見健行者靜思打禪,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是登山健行的好去處,建議上午為登嶺的最佳時機。登山步道來回約50分鐘。

凌雲禪寺、開山凌雲寺也倚觀音山腰間呢? 為一橫跨新北市八里區與五股區之古寺,於民國前2年(1910年)所創建,日據時代曾被列為台灣八景,更是台灣四大佛教勝地之一。來到觀音山一定要順道來朝聖一下唷!

觀音山之所以稱為觀音山,有幾種說法解釋:一、山上有多座觀音古寺,信眾皆來此禮佛;二、從北投一帶看過來,山形似觀音菩薩仰臥;三、此處風水甚好,有許多陰宅(墳墓),為「管陰」之山;四、凱達格蘭人形容此山多霧,人行經會留下身影,族語稱「管應」;五、每年四月,老鷹於山間盤旋求偶,適合「觀鷹」。每一種說法都相當貼切。
   「觀音山」橫跨台北縣八里鄉與五股鄉境內,靜靜地守護在淡水河口左岸,是堪輿學家公認絕佳的風水地理。海拔標高約616公尺,隔著淡水河與淡金境內的大屯火山群相對。18連峰中,唯有一峰突起,從淡水遙望過來像是一尊橫臥的觀音像。

觀音山屬大屯火山系,是座安山岩質的火山。相較於280萬年前到28萬年前陸續噴發的大屯火山群,觀音山大約在60萬年前第一次噴發,一直持續到20萬年前,劇烈的火山活動才停止,是臺灣地區最年輕的火山。觀音山尖錐狀的外形,是經多次的噴發活動,火山噴發出大量的岩漿、火山灰、火山碎屑等,層層堆疊而成的火山體。因此山中所產的石頭,比一般石材細密、堅硬不易風化,是造園和石雕的主要材料,現今總統府的基石便是用觀音山石建造。

挖仔尾生態保育區~在挖仔尾和大自然一起森呼吸

八里左岸起於八里渡船頭,沿著水岸至挖仔尾聚落。「挖仔尾」位於八里淡水河出海口,因為海口地形彎區,所以當地人稱「挖仔」(閩南語)。這裡設置了挖仔尾自然生態保育區,裡面還有個水筆仔公園。

這裡是典型的河海交界的潮間帶濕地地形,這裡泥土鬆軟含有極多的水分和鹽分,而且極度缺氧,另外因為長年有來自海上的含鹽強風吹拂,根部不易固著。
在這種艱困的環境下,能存活的植物十分有限。生態圈內活動的生物種類繁多,大致分為:植物、鳥類、蟹類和其他物種。
在植物方面主要為紅樹林植物中的水筆仔純林,動物方面則有蟹類、貝類、魚類及鳥類等。大多數的魚、貝、蟹類都分布在潮間帶,隨著潮水的漲退,這些動物們配合著潮汐作息,在退潮時,灘地上大小生物紛紛探頭出來活動,覓食、求偶、爭地盤或躲避天敵的捕捉,熱鬧非常。
能不能看到這些居住在挖仔尾生態保育區嬌客們,就得要看來的潮汐的配合,不論是植物或是動物,他們可都是屬於保育區內的重要居民,千萬不可以因為喜歡或好玩就採摘或捕捉,這樣可是會觸法的!

十三行博物館

新北市八里區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挖掘出陶器、鐵器、墓葬等各類豐富的史前遺物,定名為十三行遺址,是台灣北部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的主人生存於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在文化上屬於台灣史前時期的前鐵器時代,是目前台灣確定幾乎接近擁有煉鐵技術但功虧一簣的史前居民,很有可能是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該遺址為國家二級古蹟,目前保留遺址面積約一公頃,同時在旁邊設立十三行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縣立(今為新北市市立)考古博物館。

遺址所在地頂罟村有個別名叫「十三行村」,於是以該名稱將此考古遺址命名為「十三行遺址」。至於頂罟村別名的由來則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因為清朝時,這裡曾為重要商港,有多達十三行郊(商家)在此經商,所以將此處稱為「十三行」。可是,也有學者認為「十三行」可能來自原住民語言的音譯,為原住民稱呼該地之名稱。

遺址出土的文物最多為陶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十三行博物館譽為「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據學者推測可能為宗教用途。其次還有鐵器,但可能因為冶鐵技術不夠好及氧化不易保存,因此所以出土的鐵器難以分辨其作用。還有其他各種材質的珠子、銅器及錢幣等。雖然展場不大,但是認真研究起來,也不失為假日全家大小出遊的好去處。

另外值得ㄧ提的是十三行博物館的建築物本身,該館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曾獲2002年臺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遠東建築獎首獎,其特殊的外觀頗受外界注目。鋼構建築象徵海,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山與海的交會處,是一座連結過去與現在、代表時間軸的斜倒八角塔,傾斜不正的設計影射毀壞的遺跡及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塔內動線的安排,引導觀眾在不同的空間轉換中,感受時間長廊的悠久,體會歷史深刻的意涵。